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房企投资海外房地产市场的消息不绝于耳。国内地产巨头不再满足现状,纷纷要到国际市场上一展拳脚。他们中的领军者已经扬帆出海了,旁观者也在蠢蠢欲动,在没有任何成功经验、没有任何发展模板的前提下,这样的一次远洋必定路途艰辛,然而激励他们出发的是心中一股坚定的信念——寻找彼岸的“蓝海”。
品牌房企扬帆出海
2012年至今,房企出海似乎成为了一件“流行”的事情,国内一批品牌开发商像商量好了似的,集中投资海外市场。
今年2月13日,万科[简介 最新动态]与“美国头号房企”铁狮门公司签约,将在美国旧金山市中心富升街201地块开发高层住宅项目,共655套公寓。中国头号房企进军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消息曾在业内轰动一时,反而是万科方面显得比较谨慎和低调。面对采访,天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是集团战略,暂时不方便发表评论。实际上,准备出海的国内房企不止万科一家。拿绿地来说,去年以来该集团已先后落子亚洲、欧洲、大洋洲,除在韩国的济州健康医疗城项目、德国法兰克福的自主酒店品牌项目之外,又继续挺进澳洲市场,计划在悉尼市中心投资建设未来悉尼最高公寓楼——逾240米的“悉尼·绿地中心”及配套商业和高星级酒店。与此同时,碧桂园[简介 最新动态]在马来西亚的房地产投资做得不亦乐乎,首创置业瞄准了法国市场准备大干一场……据了解,2012年以来,包括上述企业在内的十余家国内大型房企,都已将触角延伸至海外市场。
出海建房为转内销
出海做什么?当然是建房!但建好的“房屋”要卖给谁却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事情。从目前多数出海房企的目标来看,在异域他乡建好的房子还是要卖给中国消费者,也就是“转内销”。
“分散风险、寻找新的利润增长引擎”,这无疑是品牌房企在完成国内布局后纷纷转战海外的主因之一,但“紧跟中国人的步伐”或许才是他们规划市场的金字诀。近年来,随着越洋留学、出国度假、海外投资的盛行,中国人的脚步越来越多地迈向了世界不同国家,给当地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消费。“你不去赚钱,这部分钱就被外国人赚去了”,正如一位地产大佬所言,房企敏锐地将海外项目定位在旅游地产、投资地产之上。今年5、6月份,碧桂园马来西亚项目即将启售,对此,碧桂园天津区域总裁邹浩坦言,国内购房者仍将是该项目的主要客群,尽管集团尚未给分公司部署销售目标,但可以肯定一些天津消费者会对此感兴趣。“我个人非常看好这个项目,到马来西亚度假的国人越来越多,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慢慢享受假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其实加入这个项目并不困难,初期只需要30万元的投入,当地按揭的门槛又很低。还有一点是许多家长看重的,这样的一次投资能够帮助孩子更顺利地去到英联邦国家留学,无论门槛还是费用都会有所降低。”
暗礁与蓝海梦同在
出海的房企都心怀一个蓝海梦,但远洋之路势必艰辛,尽管有资格出海的企业在国内个个数一数二,可如若躲不过暗礁,蓝海就随时可能变为死海。
截至目前,国内房企出海还没有一个称得上成功的案例,此番几家房企巨头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海,唯一可以借鉴的是前辈们的巨轮是在哪里沉没的。“法律环境、政府关系、风土人情、建筑要求、土地使用……”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便能引发一场海啸,前人用亲身经历反复印证着这个道理。同时,国外地产行业有着自己的开发模式,从融资到销售,再到运营管理模式,很多与国内大相径庭。然而巨头们在多年的市场征战中也早已形成了一套固有打法,如果二者不符,能否入乡随俗,迅速调整也是成败之关键。
因此,快速的本土化是出海房企要过的第一关。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丛屹分析称,走出去之后的确需要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但这些巨头都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因此实在不必恐慌。他建议房企应该认真选择一种合适的出海方式,以加速自身的本土化。“万科就做得不错,一来王石游学已久,做了不少铺垫工作,而与铁狮门的强强合作也能够帮助他们规避风险,更快地适应当地市场”。
哥伦布还是少年派
从之前以个别项目为单位的分散投资,到万科、绿地等企业明确提出的国际化战略,中国房企的出海行动正在成为一场“有备之战”。对此,丛屹坚定地表示支持,在他看来,房企走出去是一种基本发展趋势,也是符合潮流的,值得鼓励。“像万科这样的体量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如果迟迟不敢迈出这一步,也就永远无法成为国际品牌,也就不可能具备全球运营实力。如今美国市场回暖,现在出海正是好时机”。
只要出海就会有收获。丛屹表示,项目初期运作时间长、回报率低、风险大,海外投资的这些缺点一点都不难猜透,但之所以还会有那么多房企坚定地投身于此,想赚钱只是一个方面,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过程中赢得的品牌提升和实战经验也是他们看中的宝贵财富。
一次远航,是像哥伦布那样发现了新大陆,从而开疆扩土,还是像少年派一般,虽经历惊险漂流,最终却只留下了经验与回忆。结果没人能够预料,唯有等待出海的房企来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