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闭幕到如今,关于房地产的话题一直牵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日前,“地王再现”、“央企退出”等新闻事件推波助澜,进一步引发了社会各阶层广泛的议论。
房价到底会不会降?地王会不会消失?房改如何进一步深化?……自今日起,社会版“民生三问”栏目推出系列报道“追问中国楼市”,希望得到您的持续关注。
一问:
“遏制过快上涨”等于骤降?
编辑:我们注意到,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删除了“发挥房地产支柱产业”的表述。然而,房地产业在实际上是不是还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王炜:无论政府文件或地方官员如何表述,在现阶段,房地产业一定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这是客观事实。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
先说投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6.1%。
再说消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并没有把买房的钱计算在内。但是算一笔账会发现,2009年,商品房销售额相当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
再说税收——近年来,房地产的直接税收收入逐渐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据2007年的一份统计,房地产税收占全部地方税收的比重不断提高,平均达到20%以上。
此外,房地产业上下游相关产业达数百个,可以带动建筑、建材、家电、装饰等多个行业的发展。
编辑:可是,许多人希望房价有大幅度的降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这可以解读为降价的信号吗?
王炜:房价无论暴涨暴跌,都会引发严重的经济问题,也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房价稳定、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最理想的状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不能简单等同于降价。
房价快速大幅上涨的危害,近两年人们已经普遍感受到了。普通购房者的购买力越来越差,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增加,企业在盲目扩张的同时面临更多风险。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非常必要。
然而,房价如果真的出现大幅下降,甚至像一些人预测的那样出现“腰斩”,后果同样不堪设想。从国民经济的角度看,房价大幅下降,必然导致开发企业看空后市,房地产投资、新开工数量急剧下滑,导致上下游产业的经营、就业都出现影响。从地方经济的角度看,开发商“不拿地”将导致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相关的税收收入也明显下降。地方政府会立刻感受到财政捉襟见肘。
孙小静:上海的住房自有率比较高,虽然想买房的觉得房子太贵,但有房者却并不很愿意房价大跌,这也是上海市民的一个矛盾心态。
李刚:房地产专家韩世同说,房地产大幅下跌,打击最大的是银行业。“九七金融风暴”中香港楼市就是前车之鉴。